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美食
《十三邀》新制馊肉:换着花样批判“卷”,本身就是一种卷
菜谱王
2024-12-24【美食】77人已围观
简介一这几天,至少有五个朋友给我推荐《十三邀》最新一期节目,林小英谈教育。这至少证明了两件事:第一,《十三邀》有强大的推广能力;当看着孩子们早出晚归,纷纷戴着眼镜走进校园时,相信很多父母心中的滋味并不舒展。这一点,不需要任何人提醒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《十三邀》中许知远和林小英对于内卷的批评,并无任何高明之...
一
这几天,至少有五个朋友给我推荐《十三邀》最新一期节目,林小英谈教育。
这至少证明了两件事:
第一,《十三邀》有强大的推广能力;
当看着孩子们早出晚归,纷纷戴着眼镜走进校园时,相信很多父母心中的滋味并不舒展。这一点,不需要任何人提醒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《十三邀》中许知远和林小英对于内卷的批评,并无任何高明之处。
作为一档互联网节目,想要出圈有两个捷径:
1.以特立独行的观点哗众取宠。互联网不喜欢理性,越是炸裂天的观点越容易传播。这些年,很多网络红人之所以能红,秘诀就是逆“大众”认知,故意说一些让人惊诧的言论。
在这期节目中,当一名学生问“国内教育是否真的太卷了”,林小英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就是。”她还对当前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问题。比如:“现在的教育系统似乎只为升学做预备。”“当人吃饱了穿暖了,重要的能力其实是玩。”
这些观点听着都挺解气,但谈不上与众不同,更谈不上特立独行,不过它却具备一定的“普世性”,抚摸到了无数人的痒痒处。
可是听了之后呢?然并卵。
明白了很多大道理,却过不好自己的生活。
此处说的“大道理”就是《十三邀》和林小英在宣讲的道理。
二
这些年来,总有人站在高处俯瞰众生,教导别人怎么生活。
你的人生不够精彩,你要寻找自我;你的心胸不够宽广,你应该去看看远方;你对孩子要求太多,你应该让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;你不能太卷,你要活得尽兴……
坦白说,我很讨厌有些社会精英高高在上的样子,他们吃饱喝足后不是去玩,而是去撕开生活的面纱,然后装模作样地教导众生。
林小英有句话很多人都在引用:
其实我很好奇,许知远和林小英怎么定义谋生和苦役。这种带着鲜明鸡精味道的鸡汤,在互联网上不是太少,而是太多,多得让人掩鼻。
回到“卷”的话题,我必须说一句,这几年,很多所谓的精英似乎患上了厌“卷”症,言必抨击中国人的卷,暗讽男女老少都很累,都在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。
变着花样批判“卷”,其实何尝不是一种卷。
就拿孩子读书成长来说,请问有多少国家不卷的?
全世界的孩子读书学习都很卷,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不光是中国,你像韩国、日本甚至欧美的学生,真的都是快乐教育吗?只有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国家,孩子才不用卷读书,因为他卷吃饭,他要奔波在寻找食物的路上。
三
“卷”是一个严重被扭曲被异化的词语。
什么是内卷?
所谓内卷,一句话足以解释,那就是无法引起质变的量变,是简单的重复。其实很多人所批判的内卷并非真正的内卷,而是竞争。
许知远和林小英当初能考上北大,想必也是寒窗苦读十多年,费了不少心思的,怎么你们就看不得今天的小孩子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人生而努力呢?
竞争绝不等于卷。
什么叫卷呢?卷是过度的、自虐式的而且没有成果的竞争,那才叫卷。
如果说孩子们读书太累,属于内卷,那就不让孩子读书,但是他总要掌握一门生存技能吧,就让孩子去学理发,难道不要所谓的卷吗?难道你不要钻研理发的技艺吗?要知道,理发师里也有头等的,也有一等的二等的三等的,为了成为更优秀的理发师,一样也需要不断精进和努力,也就是需要卷的。
从更大的角度来说,中国作为后起国家,在全球资源争夺中错失先发优势,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寻找机会,努力奋斗不是卷,而是一种国家和族群崛起的必选项。
四
当然,我这么说,并不是鼓励过度竞争,更不是赞成内卷。
如果说内卷需要批判的话,我认为批判的点不应该在孩子的努力和辛勤,而在于社会给孩子竞争的渠道不够。
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读书累?因为社会对他们的期待,好像除了读书,没有别的。给孩子提供的可以奋斗的道路太少。
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,国人对读书人的崇拜,是发自内心的,是洁癖式的,就连一个街道办事处的职员,也会优先选择物理学博士,而不是一个勤劳细心且乖巧的中专生。
在无数父母给孩子的规划中,没有几个人一开始就让孩子长大做厨师做导购员,只有读书之路被堵之后,他们才会迫不得已地让孩子选择其他。
这并不能怪父母,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就是这样,学历高的人拥有更多社会敬仰,拥有更多选择机会。有些国家可以在和平年代出现只有中学学历的总统,而在我们中国,无论如何是无法想象的。
这才是问题的根源。
所以抨击家长和教育制度是最容易的,可是抨击完之后呢?
只会过嘴瘾的精英,不是好精英。
很赞哦!(32)